2019年8月6日,原抗大第一救亡室主任、抗大文工團團長、軍事學院外訓系政委牛克倫同志,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105歲。
圖片說明:牛克倫同志
牛克倫同志在抗大工作學習期間,面對艱苦的戰(zhàn)爭環(huán)境,以文藝武器配合思想教育,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,一邊學習、工作,一邊和敵人斗爭,是革命的文藝工作者。
牛克倫與抗大救亡室
1937年12月,牛克倫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大隊第九隊學習,并當選為九隊救亡室主任。救亡室系由此前學校的列寧室改造而來,是在黨支部和隊長的指導下的群眾組織。黨支部通過救亡室廣泛開展政治民主、軍事民主和經(jīng)濟民主,從而保證了學校教學等各項任務的完成。
由于這是抗大成立的第一個救亡室,毛澤東主席得悉后,贊揚"救亡室好",并親筆題詞:"九隊的同志們:慶祝你們成立了救亡室。這救亡二字就是你們及全國人民在現(xiàn)階段上唯一的總目標,達到這個目標的道路是抗日民族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,希望你們學習這個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的理論與方法,唯有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,才能達到救亡之目的。"在毛主席的題詞鼓舞下,他們努力辦墻報,組織讀書活動,召開演講會,探求抗日救亡的真理,并組織文體活動,成為抗大最好的一個救亡室。
圖片說明:毛澤東主席為九隊救亡室題詞
牛克倫與抗大文工團
1938年12月,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文藝工作團(簡稱抗大文工團)在延安成立。抗大文工團緊密配合斗爭任務,用話劇、評劇、活報劇等多種形式,創(chuàng)作演出了大量富有戰(zhàn)斗性節(jié)目,用來宣傳群眾,鼓舞士氣。在敵后,抗大文工團面臨的重要任務是通過演出的文藝節(jié)目喚醒群眾的抗日熱情。
圖片說明:抗大文工團團長牛克倫使用過的筆記本
1941年春,牛克倫調任抗大文工團團長。1941年也是抗大文工團最繁忙的一年,這一年,文工團配合形勢,創(chuàng)作演出了很多劇目,如大型京劇《亡宋鑒》、《東征記》、《維持維持》、《青天白日》等,深受部隊和群眾的歡迎。1941年,文工團團長牛克倫帶領全團人員先后為漿水群眾、當?shù)乜谷照⑻袇^(qū)各部隊演出了上百次,行程總計2000余里。每次外出演出,都要翻越太行山巔,通過十八盤、摩天嶺。抗大文工團除為漿水人民演出外,還經(jīng)常教他們唱歌、識字,農忙時幫助收割、打場。
牛克倫與“抗大第二故鄉(xiāng)”
1985年,邢臺縣在漿水建立的“抗大紀念館”舉行落成典禮時,牛克倫和抗大總校文工團的老戰(zhàn)友傅涯、吳因三人給紀念館送去禮物:請軍隊書法家李鐸書寫的條幅:抗大第二故鄉(xiāng)。
圖片說明:“抗大第二故鄉(xiāng)”
圖片說明:1986年10月17日,牛克倫同志同抗大總校文工團的老戰(zhàn)友吳因回到了漿水,參觀了新落成的“抗大陳列館”,走訪了抗大老房東。
牛克倫同志
牛克倫,原名牛曾修。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封邱縣三合營村。1935年9月參加革命,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1937年12月在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大隊第九隊學習,1938年3月起歷任抗日軍政大學宣傳干事、宣傳隊長、副股長、股長、大隊政治處副主任。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歷任晉察冀軍政干部學校大隊政治委員,華北軍政大學大隊政治委員、總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任綏遠起義軍官學習團副政治委員,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一步兵學校副政治委員,第八步兵學校(洛陽步兵學校)政治委員、洛陽地委委員。1980年12月離休。1960年4月晉升大校軍銜,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、二級解放勛章、二級國旗勛章。1988年7月榮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。

